首页 眼部病症 眼底病科 视网膜病

早产儿视力“隐形杀手”--警惕早产儿视网膜病变

  李先生家喜添一子,虽然孩子早产两个多月,但在夫妻俩悉心照顾下,宝贝长得白白胖胖。随着孩子日益长大,李先生发现孩子的眼睛有点不对劲,感觉不妙,前往医院检查,孩子被确诊为“早产儿视网膜病变晚期”,错过了黄金治疗期,失明已无法挽回。要提高对早产儿视网膜病变认识,注意早期观察,防止导致严重后果,追悔莫及。下面就让我们带您认识一下早产儿视网膜病变。
 
  1、什么是早产儿视网膜病变?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是发生于低体重早产儿的视网膜血管异常增生性疾病,是我国重要的儿童致盲性疾病。常出现于出生后3~6周,绝大多数见于胎龄少于34周、体重不足2000g的早产儿。
 
  2、为什么早产儿易发生视网膜病变?
 
  视网膜血管在胚胎16周大的时候才开始发育,40周发育成熟。正常分娩的新生儿,一般在妈妈怀孕后38周出生,此时眼睛内各种结构已基本发育成熟。当孩子早产时,视网膜的血管通常还没有完成生长。那些没有血管供应氧气和养分的视网膜缺血缺氧,然后开始产生一些物质诱导一种异常的新生血管出现并肆意生长,这些异常的血管如果没有及时发现和有效治疗,可以渗漏出血导致宝宝视力下降、视力发育受阻;也可以收缩牵拉使宝宝娇嫩的视网膜,与外层眼球壁分离(视网膜脱离);在较坏的情况,会导致宝宝全视网膜脱离,双目失明、萎缩。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
图片来源:图虫网
 
  3、怎么样预防早产儿视网膜病变发生?
 
  严格限制用氧。早产儿在视网膜血管没有成熟的情况下,过早暴露于高浓度氧,使得本身血管的正常生长进程受阻,引起纤维血管组织增生而产生病变。因而规范的氧疗是预防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的关键。对用氧的早产儿进行眼科监测,尤其是抓住出生4至6周的黄金治疗期,那么就可以避免对视力造成重大损害。
 
  及时视网膜病变筛查。避免早产儿致盲,视网膜病变的筛查很重要。如果在孩子早期发现,就能够获得治疗的黄金时机。这时候如果经过抗VEGF治疗或者激光治疗,治疗成功率是很高的。一旦错过,病变可在1-2周内发展到晚期,需要手术治疗,而此时手术的效果是很差的,部分患儿就会面临失明,甚至眼球萎缩。由于治疗的窗口期通常只有短短的两周,因此预防早产儿视网膜病变,及时对高危患儿尤其是早产、低出生体重儿进行视网膜病变筛查,早期发现,早期治疗,从而避免失明。
 
  早产儿视网膜病(retinopathy of prematurity,ROP)的筛查标准为:
 
  出生胎龄 ≤ 34 周或出生体质量<2000 g 的早产儿,应进行眼底病变筛查,随诊至周边视网膜血管化;对于患有严重疾病,或有吸氧史的早产儿筛查范围可适当扩大。
 
  初次筛查时间建议同时考虑生后日龄和矫正胎龄,尤其是矫正胎龄与严重 ROP 出现的时间更相关,即出生时胎龄越小者发生 ROP 的时间相对越晚。
 
  4、哪些孩子需要做视网膜检查?
 
  出生胎龄≤34周的早产儿和出生体质量<2000g的早产儿,应进行眼底病变筛查。
 
  对于患有严重疾病,或有吸氧史的早产儿筛查范围可适当扩大。
 
  初次检查应按出生胎龄不同而有区别,一般在出生后4~6周或矫正胎龄32周开始。如果患儿病情危重,初次检查时间还可适当提前;
 
  筛查间隔时间应根据第1次检查结果而定。
 
  5、如何尽早发现宝宝的眼疾?
 
  一般新生儿眼睛一出生就有感光功能,2个月时可以协调地注视物体,眼球可随物体在水平方向移动90°;3个月时出现手眼协调,会用手去抓跌落的物体,并开始认识母亲和熟悉的物品;6个月时能分辨熟人和陌生人;1周岁时可以注视3米远的物体,能区别物体形状,开始喜爱看图画。父母要随时注意孩子生长发育期间的视力变化,如在相应的阶段里达不到上述视力标准时就应引起警惕,尽早去医院检查。
 
  所以,家长们如果恰好看到了这篇文章,就应当知道,避免早产儿视网膜病变引起致盲,重在早期发现,早期治疗,定期随诊,一旦错过了黄金治疗时机,疾病进入后期,患儿丧失了手术机会,从而视力丧失,将留下终生遗憾。同时在宝宝成长的不同阶段家长要注意观察,发现异常,尽早带孩子去医院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