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卫生组织(WHO)报告显示,全球每年约出生1500多万早产儿,其中,中国每年早产儿出生率约为10%。
随着早产儿救治技术不断提高,越来越多早产儿宝宝健康生存,与此同时,早产儿视网膜病变发生率越来越高,成为儿童盲的重要原因。
图片来源:pexels
什么是早产儿视网膜病变?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是指在孕36周以下、低出生体重、长时间吸氧的早产儿,其未血管化的视网膜发生纤维血管瘤增生、收缩,并进一步引起牵拉性视网膜脱离和失明。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发病率高达17%,意味着100个早产儿里面有17个出现早产儿视网膜病变。早产儿视网膜病变发病迅速,家长不容易察觉,能在短短时间内失明。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分为五期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分为1、2、3、4、5期,3期以前的病变,如及时进行治疗可中止病变进展,宝宝视力能正常发育。但如果进展到4期,视力则会受到一定影响,进入5期后,手术成功率低,只能保留光感。
第1期:与正常新生儿视网膜相比会有些异常,不过这时候还没有出现明显的新生血管,不需要治疗,大部分新生儿病情会自动痊愈。
第2期:定期到医院检查,有可能会痊愈,仍有部分新生儿病情会继续发展到第三期。
第3期:治疗关键期,可以用冷凝或视网膜光凝来治疗,大部分病儿病情都可以得到控制并好转。
第4期:已经很严重,虽然可进行手术治疗,但效果不一定理想。
第5期:全视网膜脱离,易导致终身失明。
为什么ROP让人猝不及防?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是可以避免的,如果对用氧的早产儿进行眼科监测,尤其要抓住出生4至6周的黄金治疗期,即“时间窗”,那么可以避免对视力造成重大损害。如果错过这个时间段,只有10%的治疗可能,“时间窗”一关上,孩子就永远坠入黑暗。
哪些早产儿需要筛查?
(1)孕周不足32周,体重低于2000g;
(2)孕周大于32周,体重大于2000g,但是有吸氧史,这些宝宝要做视网膜病变筛查。
早产儿什么时候进行筛查?
初次检查应在出生后4~6周或矫正胎龄3l~32周开始,根据筛查结果,来确定后续继续筛查时间,以及相应治疗手段的选择。
对于病症明显的患儿要进行相应治疗。目前治疗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的手段一般是进行激光、冷冻治疗、眼内注射药物和玻璃体切割手术。
提醒大家,减少早产儿视网膜病变引起的致盲重在定期随诊,早发现早治疗,许多病变可以治愈。但是,一旦错过适合的治疗时机,疾病进入晚期,患儿丧失手术机会,甚至会视力丧失,眼球萎缩,留下终生遗憾。
2016年厦门大学附属厦门眼科中心启动和开展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筛查及治疗项目”,依托厦门眼科中心的设备、技术和专家资源,有问题的患儿能及时得到救治。
在儿童眼底病的防治方面,厦门大学附属厦门眼科中心总院长黎晓新教授是公认的先驱,也是国内擅长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筛查和治疗的眼科专家。2017年她曾表示,若及早发现视网膜病变的早产儿,治疗上会有很好的效果,基本上通过激光或手术治疗,能使患儿视力完全不受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