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医院新闻 医院快讯

厦门眼科中心顺利召开博士后进站和中期考核报告会

2025年9月29日,厦门大学附属厦门眼科中心博士后科研工作站顺利召开博士后进站与中期考核报告会。本次评审会由厦门大学医学院吴亚林教授担任专家组组长,国际眼科科学院院士、厦门大学眼科研究所所长刘祖国教授,厦门大学医学院副院长李炜教授,厦门大学附属厦门眼科中心业务副院长吴护平教授,厦门大学附属厦门眼科中心业务副院长张广斌教授,以及厦门大学附属厦门眼科中心眼部疾病重点实验室主任林志荣教授共同参与评审。

 

开题汇报:聚焦前沿,探索眼科学新机制

在开题报告环节,梁铭辉博士后以“氧化应激微环境诱导睑板腺功能障碍的机制研究”为题,系统阐述了课题的研究背景、技术路线及研究计划;金珂博士后则围绕“探索中性粒细胞及其亚群在干燥综合征相关型干眼症发病过程中的作用和发病机制的研究”展开汇报,并对课题的可行性与创新点进行了详细分析。专家组认真听取汇报,并就课题设计的创新性、实验方法的可操作性等方面提出深入质询与建设性意见。经综合评议,专家组一致认为两项课题研究内容系统、技术路线清晰,具有较好的创新性与可行性,同意通过开题。

 

中期考核:成果初显,持续深化研究路径

在中期考核环节,吴涵博士后以“高尿酸血症对角膜内皮的影响及机制研究”为题,汇报了在动物模型构建与细胞实验验证等方面的阶段性进展;刘彦博博士后则围绕“纳米药物OBSM治疗真菌性角膜炎的效果评估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展示了其在菌群测序、炎症通路筛选及临床样本验证等方面的研究成果。专家组对两位博士后的工作进展给予充分肯定,并从机制深入解析、临床转化潜力等角度提出进一步提升的建议,鼓励他们在后续研究中拓展思路、力争产出更具影响力的学术成果。

 

平台聚力:构建眼科科研人才高地,夯实创新发展根基

厦门眼科中心自2010年获批设立博士后科研工作站以来,始终将高层次人才引育与科研创新能力建设作为核心战略,持续加大投入,完善机制,积极打造集临床、科研、教学于一体的复合型人才培养平台。

工作站坚持开放合作、协同创新,面向国内外广纳英才,与北京大学、厦门大学两所高校联合培养博士后研究人员,涵盖角膜病、视网膜疾病、眼表与泪液疾病、视光学等多个研究方向。中心设立专项科研基金,提供优越的实验条件与转化平台,支持博士后开展原创性研究,并鼓励其参与国家级、省部级科研项目申报目前,多项研究成果已在国内外权威期刊发表,部分成果实现临床转化应用。

此外,厦门眼科中心还定期举办博士后学术交流、国际眼科研讨会等高水平学术活动,营造浓厚的科研氛围,助力青年人才快速成长。

展望未来,厦门眼科中心将继续以博士后科研工作站为重要抓手,深化“医教研”协同发展机制,进一步优化人才培养体系,加强科研平台建设,力争在眼科重大疾病机制研究、精准诊疗技术开发、人工智能辅助诊断等领域实现新突破,为建成国家级眼科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奠定坚实基础。

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厦门眼科中心将持续以高水平科研引领高质量发展,为中国眼科事业贡献“厦眼智慧”与“厦眼力量”。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