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胞胎兄弟同患先天白内障,驱车千里实现“光明救援”
阅读量
·
2021-01-04
1岁,本应是宝宝迈开人生第一步探索世界的可爱年纪,然而,有这样一对双胞胎兄弟“皓皓、程程”,他们的精彩人生才刚刚开始,却先后被确诊为先天性白内障。
“皓皓、程程”一家在病房
祸不单行
双胞胎兄弟先后患上“先天性白内障”
家住云南的张先生今年27岁,农村出生的他,踏实肯干。张先生的妻子,全职在家,照顾一女二子,生活过得平淡且珍贵。
2019.7双胞胎哥哥确诊
原是医务人员的妈妈发现,刚满1岁的哥哥皓皓,看东西有点斜视,把玩具放在皓皓面前,皓皓不会去抓。夫妻俩慌了神,带着皓皓找到了厦门大学附属厦门眼科中心副院长、白内障专科学科带头人张广斌教授。经详细诊断后,皓皓被确诊为“双眼先天性白内障”。
由于皓皓年纪还小,眼轴处于发展变化阶段,所以张广斌教授先对皓皓进行了单纯的白内障摘除,后续再植入人工晶体。
2020.2双胞胎弟弟确诊
都说双胞胎之间连着一根看不见的线,一个若是撞到头,另一个也会痛。2月,家中老人发现,留在家里照看的弟弟程程,黑眼珠变白了!
“双眼先天性白内障”!当地医院对程程的最终确诊,让张先生一家再次陷入了更深的困境。皓皓从被确诊到治疗至目前已花去了3万元,加上期间家人生病多次手术花费支出,家里早已债台高筑,而此时程程也被查出先天性白内障,这无疑是雪上加霜。
光明救援
驱车从云南到厦门只为保住光明
张先生心中很清楚:“白内障不及时治疗,可能会失明,而作为父母,怎么能眼睁睁看着孩子失去光明?”一家人经过多方面了解商议,得治!
3月2日,得知疫情期间厦门眼科中心除了全面保障急诊24小时开放的情况外,还恢复了日常诊疗服务,张先生一家决定带着程程从老家云南来福建厦门,再次寻求擅长白内障治疗的张广斌教授的帮助。
由于疫情期间交通严格管控,张先生一家只能驱车千里,辗转来到厦门求医。
入院后,张广斌教授为程程做了全面的检查,并制定“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的手术方案。
张广斌教授为程程进行检查
雪中送炭
制定手术方案并申请光明基金
了解到这个家庭遭遇的不幸,张广斌教授协助张先生一家申请了医院的“光明基金”,主要对张先生提供一部分治疗费用的减免,这让张先生一家重新看到了光明的希望。
“两个孩子的治疗费用,对我们家来说是一个天文数字。”张先生说,“慈善项目让我们省了一部分开支,再加上借来的钱,就可以给孩子治病了。”言语中张先生充满了感激。
3月4日,张广斌教授集合科室力量,成功为程程实施了“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手术进行得非常顺利。目前,程程的眼睛已经能够跟着光源移动了,接下来,程程将面临时间较长的治疗康复和适应期,而皓皓也将于今年7月再次手术植入人工晶体。
程程术后拆纱布
“先白”千万别拖 把握6个月关键期
张广斌教授指出,先天性白内障是出生后第一年发生的晶状体部分或全部混浊,除了跟遗传有关外,还有可能是母亲在怀孕期受到风疹、流感、水痘、腮腺炎等病毒感染,造成了胎儿的晶状体浑浊。另外,早产儿在抢救过程中吸入过多高浓度的氧气也会导致白内障的发生。
“同卵双胞胎患同一种病的几率高于常人,因为他们具有相同基因,发生肿瘤或其他病变时的易感基因都一样。特别是生长在同样环境下,内外因素差不多的时候。”
张广斌教授表示,先天性白内障比较好的手术时间是在患儿出生后6个月内,错过治疗期会造成难以挽救的弱视,终生不能获得良好视力。由于婴儿不会说话,父母在孩子出生后应多观察孩子的眼睛及眼部反应,检查孩子眼珠中间是否有白点。家长可使用“遮盖实验”、“追光反应”的方法,观察孩子视力和视线的变化,进行白内障排查。
专家简介
张广斌 业务副院长/主任医师/博士/教授
出诊时间:
【思北院区】周一上午、周四上午
【五缘院区】周二上午、周六上午
博士,主任医师,教授,硕士生导师。厦门大学附属厦门眼科中心副院长,医务部主任,白内障专科学科带头人。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白内障与人工晶状体学组委员,卫生部“健康快车”专家组成员;海峡两岸医药卫生交流协会眼科专委会委员;中国非公医疗机构协会眼科专委会白内障分委会副主任;福建省眼科学会常委,厦门市眼科学会委员,美国白内障屈光手术学会会员,政协厦门市第十一、十二、十三届委员会委员。
擅长复杂白内障,青光眼及高度近视等眼部疾病的诊治。多次受邀在国内,国际学术交流大会发表演讲及进行白内障手术现场直播!在国内较早开展飞秒激光白内障手术!先后主持和完成8项国家和省部级科研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