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医院新闻 医院快讯

光明的使者- -记福建省第六批引才“百人计划”海外创新人才庞继景

  星期二的晚上,庞继景教授一般都会很用心的修剪指甲,剪短磨圆,最后,他会把十个手指再用心的看一遍,才去休息。
 
 
  第二天,星期三的早晨,8点,他会着装整洁,精神饱满地准时走进诊室。在厦门大学附属厦门眼科中心,从各地飞来请他诊治的患者,早已经等候在这里了。每周一次的出诊日,他经常会从早晨忙碌到下午。在处理完患者的事情之前,几乎从不吃午饭。他要给患者提供科学准确的基因诊疗信息,还要给他们温暖周到的诊疗感受。他精心修剪的手指,就是为了按压到患者眼部,不让患者有任何不适。这是同为眼科名医的父亲,‘遗传’给他的一个职业细节。尊重患者的感受,不但是事事追求他的一种自我要求,更是流淌在他血液里的一种本能。
 
  30年不忘初心,他拥有了深厚的学术背景 
 
  庞继景教授是地地道道的沈阳人,成长在医生之家。1982-1988年,在中国医科大学68期英语医学班学习。毕业后在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眼科从事医疗,教学和科研工作。六年后,他来到日本,在着名小儿眼科专家日本眼科学会理事长丸尾敏夫教授指导下在日本帝京大学病院眼科临床研修1年。1995年初考入东京医科齿科大学眼科学博士课程,师从高度近视及视网膜变性研究领域专家所敬教授。并于1999年初获医学博士称号。是回国享受优越舒适的生活,还是到国际眼科学前端的地方,探索未知的领域?他选择了后者。
 
 
  随后,庞继景教授赴美国奥克兰大学眼科研究所,在所长Dr. Janet Blanks实验室从事博士后工作。研究不同病毒载体介导的基因在小鼠视网膜的表达。2002年转入美国佛罗里达大学任眼科研究系助教授。主要通过研究和人类视网膜疾病具有共同致病基因的小鼠动物模型来探讨基因疗法治疗人类视网膜疾病的可行性。2009年起任美国佛罗里达大学眼科研究系副教授。2014年晋升为正教授。现任海外华人视觉及眼科研究联合会(OCAVER)主席。
 
 
  多年来,庞教授及其美国研究小组的工作一直站在世界视网膜遗传性疾病基因治疗领域的前端。庞教授曾经是包括雷柏氏先天性黑曚, 视网膜色素变性,全色盲,蓝色单色视在内的多个基因治疗临床前期及临床试验项目组负责人或成员,也是视网膜基因疗法技术在中国传播的主要促进者之一。曾获H. Talmage Dobbs 眼科贡献奖(Emory University, 2003),及包括以Robert P. Burns 博士 (密苏里大学,2005)命名的客座教授在内的多个名誉称号。2011年在广州获第四届全球华人眼科大会/16届眼科大会 “海外华人眼科学与视觉科学杰出成就奖”。2015年在美国眼科及视觉研究大会期间获OCAVER视觉及眼科研究杰出成就奖。30年不忘初心,终于成了这个领域的科学家。
 
  他的爱心和耐心是怎么来的?
 
 
  从一个面对难治性疾病手足无措的年轻医生,到一个眼科科学家,再带着自己的研究成果和解决方案重新做回医生,庞继景教授除了丰富的临床经验,深厚的学术背景,他更多了一份对祖国,对患者的责任感,他也更迫切的想把自己的所学回报给祖国的患者。在日本,美国留学工作了近24年之后,2017年7月,庞继景教授回到祖国工作。他选择了厦门大学附属厦门眼科中心。
 
 
  转眼在这里已经有一年的时间,经庞继景教授临床检查并给予基因诊断的病人已经有伍百多人。同时数以千计的各地患者通过网络成为他的特殊病友。为了更好的和患友沟通,他在微信群里解答患友的问题已有近万条。对他来讲,跟这么多患者的交流,更是一次悲欣交集的旅程。每逢出诊日,连续工作一整天,他却始终能把温暖和微笑留给患者。极限的时候,庞继景教授通过每周预约同一种基因突变病人,提高工作效率的方法在暑期最多一天看了28位病人。因为遗传病比较复杂,每个患者都要花费大约1小时的时间进行病史的询问,眼科检查及遗传咨询和预防保健知识的讲授。诊疗速度和时间已经接近他身体能够承受的极限。每次出诊日他经常牺牲自己中午吃饭及休息时间,常常从早晨开始一直工作到晚上才下班。回到家里,他还要及时回复大家有时每天多达几百条的提问。连他的助手都忍不住问:您的爱心和耐心是怎么修炼成的?他回答说:其实我和其他人一样也有身心的疲劳,有时也会遇到不被理解,遭遇不公,甚至也有委屈,不满和愤怒。但当你了解这些患者的坎坷经历,特别是当他们几乎是带着希望来到你面前时,你的心里只会有满满的爱意,有了爱心就会有耐心,基本就会微笑着面对每一个患者。庞继景教授接下来给大家讲的这个故事,会让我们更深的理解了他的情怀:
 
  2017年7月中旬,我误打误撞被一个病友拉到了一个特别温馨的RP病友微信群,并答应过几天给他们回答相关问题。就在这段时间里我在那个微信群里发现了一个叫顶峰的RP患者。他警校毕业后曾经是一名刑警。可是每当晚上出去执行任务的时候,他才知道自己有严重的夜盲,根本没法工作。两年后他只好辞职回到陕西的农村老家靠放羊和卖杂货度日。闲暇的时光里,他和群里的病友们经常用歌声表达他们的感情,那几天我也喜欢上他们的陕北民歌。从他的歌声里我能听到苦闷,彷徨和无奈。但更多的是不甘!他是这群病友的一个典型代表,虽然对这个病的发病机理了解不多,对现在的基因检测和将来的基因治疗了解也不是太多。但他们愿意尝试任何能给他们带来希望的治疗方法。几周后,当有一天这个患者突然出现在我面前时,我一下子就从他的声音中辨认出来,恍惚间觉得他就像是我的亲兄弟一样。他虽然视力不好,但为人正直豪爽。他有一双聪明漂亮活波可爱的健康女儿,还有一个理解他的妻子。这时我才似乎明白他明知艰难,却永不言弃的原因。也对RP这个病对患者们的伤害和影响有了进一步的感性认识。
 
 
  同理心,悲天悯人的情怀,让他赢得了患者更大的敬重。医学教育家奥斯勒认为,一名医生“绝不只是在治疗一种疾病,而是在医治一个人,一个活生生、有感情、正为疾病所苦的人”。现代医生应该是一个耐心的倾听者、细心的观察者、敏锐的交谈者、有效的治疗者。毫无疑问,庞继景教授就是这样的一个医者。正像他的患者评价他:人文精神和科学素养使他熠熠生辉。
 
  他建了一个不关门的诊室和科普园地 
 
  这就是他的‘庞继景遗传咨询’微信公号。庞继景遗传咨询微信公众号,基本保持了几天一更新的频率。稿子他都会亲自审定,甚至亲自撰写。这里有国际最前沿的眼科资讯以及庞教授的解读,有他亲手诊治的病人,有他对患者问题的集中解答,更有他对患者如何保护眼睛的殷殷嘱咐。回到祖国,看到那么多患者因无知和焦虑酿成更大的悲剧,他经常有一种愧疚,后悔没有早一点回来,后悔不能做更深入的科普。所以不论多累多忙,他都坚持更新公众号,和患者做最直接的交流。同患“无脉络膜症”的张氏三兄弟,回顾几十年的曲折求诊经历,不禁感叹,以往他们遇到过热情的骗子,高冷的专家,但更多的还是令人绝望的诊断。今日在庞教授这里,他们不仅得到了治疗的希望,还得到了一个充满慈悲心的大科学家的关心。
 
  虽然目前离希望变成现实还有一段距离,但张家兄弟仍然抑制不住心中的喜悦,张家弟弟在微信中写道:三兄弟均患同一种眼病,大半辈子都在痛苦中挣扎,只有在默默中承受,面对后代的患病可能,却有万般的纠结和暂时的回避。现在您来了,像给我们潮湿闭密的小屋打开了一扇窗,有风了,也看到了阳光,我们渴望跟着您离开潮湿走出小屋,到室外到旷野去拥抱风雨沐浴金阳!
 
  庞继景教授的微信公号里,很多的患者在跟他做互动。有的在咨询,有的在鼓励,有的在感谢,有的在催促。面对患者的迫切和焦虑,庞继景教授有一个这样的回复:‘医生这个职业不允许我没有根据不负责任地猜测某个突变疾病能得到治疗的具体时间。但只要有消息,我会尽快告诉大家。希望大家能理解’。希望大家既要有信心,又不要急躁’。
 
  他常说,基因检测和诊断是前提和基础,叫患者重见光明的基因治疗才是最终目的。为了让焦虑中等待的患者尽快用上高效,经济适用的国产药物,现在他把很多时间用在基因治疗药物开发平台的开发布局上。虽然他经常每天只休息3-4个小时,但和患者进行个人沟通的时间和刚回来时相比还是变少了。为了对此进行弥补,庞教授根据患者提问的普遍问题,有针对性地写了很多科普文章。为了让那些失明患者尽快得到信息,细心的庞教授特意将很多重要的科普文章都同时添加了语音版。
 
  他要让中国患者站在接近世界基因治疗的地方
 
 
  走到世界视网膜基因治疗的最前沿,然后转身,义无反顾地回国,用医学回报祖国,回馈患友,庞继景教授今天所做的一切,让我们看到了一个科学家的赤子之心,也看到了同为眼科名医的父亲对他深厚的影响。放弃美国优越的生活,远离亲人,面对别人的不解,庞继景教授说:我在圆自己的梦,更是在圆父亲那一辈眼科医生的梦。        庞继景的父亲庞纯玉,是中国眼科界老一辈先驱之一。庞纯玉教授知晓日语,能用俄语英语德语看专业资料。采访中,庞继景教授对记者说:
 
  从小到大,环境的影响,父亲的言传身教,使我在选择大学的时候,几乎没有任何犹豫就选择了医学院。大学毕业之后,我又毫无悬念地在父亲工作的中国医科大学附二院眼科做了一名医生。在父亲工作的40-80年代,眼底病的诊断治疗,都是靠经验判断和对症疗法,基本没有有效的诊断和治疗方法。也许,这也是父亲职业生涯的一大遗憾。1994年,刚提升为主治医生的我,被选派去日本。在日本的五年,我不但获得了博士学位,还发现了一种新的基因突变导致的视网膜色素变性病人的临床病理改变。看到了进行基因诊断继而进行治疗的希望。毕业时机缘巧合,我又得到在美国进行视网膜色素变性基因治疗研究的博士后学习机会。似乎命中注定,我研究的方向在朦胧之中再次和父亲的愿望接轨。在佛罗里达大学的日子,我和年逾80的父亲有一个约定,每周我们都通话一次。每一次父亲都问我这一周取得了什么成绩。活到老学到老的父亲殷切希望我的研究能尽快用到中国的患者身上,这给予了我鼓励和鞭策。那时,每一周我都不敢懈怠,因为每一个周末,我都要向父亲交卷。也正是因为这些经历才有了我的今天’。
 
  如今具有二十多年视网膜遗产传病研究背景的庞继景教授,正忙于组建了基因治疗临床前研究实验室和基因治疗药物开发平台。出诊,广泛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建实验室,开发基因治疗药物,他所做的一切就是为了让更多的中国患者得到更专业的治疗,让中国患者站在接近世界基因治疗的地方。
 
  Spring is green,
 
  Summer is bright
 
  Autumn is gold
 
  Winter is white
 
  Year in and year out
 
  We work and fight
 
  For a new world, with no blind
 
  这是庞继景教授把在中学时最喜欢的一首英文小诗新做的修改版。诗以明志,可以说他一直以来的工作和奋斗,就是为了这样一个没有失明的新世界。
 
  医者仁心。祝他的梦想,患者的梦想和他父亲那代眼科医生的梦想,同一个梦想,早一天实现。在采访的过程中,还不断的有患友通过微信来咨询世界基因治疗的信息。“该来的总会来的。在这黎明前的暗夜,我会一直和你们在一起。 ” 他这样安慰黑暗中苦苦跋涉的RP患者 ,也这样给患友信心和希望,因为他从没有停止向光明前进的脚步。
 
 
  2018年8月22日,福建省第六批引进高层次创业创新人才(简称省引才“百人计划”)入选名单正式公布!历经一年时间申报、初审、技术创新水平网络评审、现场答辩、实地考察、省高层次人才引进专项小组会议综合评定和社会公示等7个步骤,最终世界眼遗传病基因治疗专家、厦门大学附属厦门眼科中心眼科研究所常务副所长庞继景教授在众多海内外精英人才中脱颖而出,最终获得福建省第六批引才“百人计划”海外创新人才称号。
 
 
  这是继庞继景教授在年初获得厦门市“双百计划”人才后又一次获得的殊荣。也是厦门市和厦门眼科中心的骄傲。希望庞教授再接再厉,给中国的眼遗传病患者带来更多的欣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