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健康高峰论坛上名家都说了哪些爱眼大法?
阅读量
·
2017-06-06
在全国第22个爱眼日来临之际,6月3日-4日,由厦门大学附属厦门眼科中心主办的“2017年第二届福建省眼健康管理高峰论坛暨‘爱眼日’近视防控公益项目启动仪式”在厦门白鹭洲大酒店举行。
仪式现场
出席此次论坛的领导嘉宾有:厦门市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副主任郑庆勋、厦门市卫计委医管处处长陈粮、厦门体育局群体处处长赵翔、厦门市医学会副秘书长柳辉、华厦眼科医院集团名家委员会主席赵堪兴、厦门眼科中心业务院长吴国基、华厦眼科医院集团业务院长侯家敏、厦门眼科中心行政院长李晓峰、厦门眼科中心斜弱视与小儿眼科主任潘美华。大会由华厦眼科医院集团业务副总院长王骞主持。
王骞院长主持本次活动
本次论坛汇聚了国际眼科科学院院士、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原主任委员、亚太斜视与小儿眼科学会副主席赵堪兴教授,美国哲学博士、美国眼科研究学会会员曾骏文教授,以及石一宁、杨晓、杨晖、梅颖等10余位眼科各领域的名家,省内近200名眼科医生共同参会。名家们和眼科同仁一起分享了近视防控的新技术进展和研究成果。
赵堪兴教授在论坛上致开幕辞
论坛上,赵堪兴教授代表华厦眼科集团对与会嘉宾及同行表示欢迎。他表示,作为主办单位的厦门眼科中心为这次盛会的召开做了大量的努力,希望同行能够利用这次机会,将健康管理的新理念,新技术带回自己的临床一线,共同推动厦门福建乃至全国的眼健康管理事业的发展。
潘美华在论坛上致辞
潘美华指出,儿童眼健康关系到国家的未来和希望,是一项伟大的工程,同时又是一项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工作。厦门眼科中心是建院以来就成立了斜视与小儿眼科,目前小儿眼科团队拥有高级资深名家8人,国际眼科科学院院士一人,博士后一人,硕士三人,小儿眼科每年都承担了幼儿园和学校的眼健康普查工作,脚印已遍及八闽大地,普查人数达到数十万人。在普查中我们发现近视、弱视、斜视的发病还是占有相当一部分人群的,特别是在一些偏远的地区,由于对眼病防治的知识缺乏认识,眼病患儿得不到早期的发现和治疗,所以宣传工作的开展是一项非常重要的任务。
厦门市医学会副秘书长柳辉致辞
论坛还启动了为贫困优秀学生捐助角膜塑形镜、“近视防控 百校巡讲” 等“爱眼日”近视防控公益项目。
活动亮点
亮点一
为贫困优秀学生捐助角膜塑形镜
当前,青少年群体已成为近视“重灾区”。近视了,找对治疗方法很重要,特别是青少年时期是近视形成和快速发展的阶段。
相关专业研究数据表明,通过配戴角膜塑形镜,60%的青少年可以延缓或控制近视度数的发展。因此,此次论坛还举办了“近视防控分享会”,与会名家为100多名市民分享了角膜塑形镜佩戴常识及注意事项。
论坛现场,厦门眼科中心眼视光部副主任曾占起还为海沧健美小学的贫困优秀学生捐赠了价值15000元角膜塑形镜大礼包。
亮点二
启动“近视防控 百校巡讲”公益活动
当天的论坛上,“近视防控 百校巡讲”活动也正式启动。
眼外伤是青少年单眼致盲的原因之一。据厦门眼科中心眼外伤急救中心暨中华医学会全国眼外伤登记中心福建中心资料统计,2016年-2017年度共收治青少儿眼外伤患者中,临床治愈后视力恢复低于0.3占比高达30%,其破坏性不仅给患者身心造成伤害,也给家庭和社会造成经济损失和医疗负担。因活泼好动、群体活动密集,校园经常是青少年“眼外伤”诱发的高危场所,尤其是6-12学龄儿童。因此开展“眼外伤”安全教育,普及预防及急救知识,降低青少年眼外伤的发生,对确保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及家庭、社会的安定有重要意义。
在第 22 个全国爱眼日到来之际,为提高青少年眼外伤的预防知识及急救处置能力,推动厦门市青少年儿童视力健康教育水平更上一层楼,厦门眼科中心作为一家国家三甲眼科医院、国家临床重点专科、眼外伤急救中心,将派出一支由高级职称领衔的“眼外伤校园讲师团”,配合教育、卫生、体育主管部门走进中小学校园,以丰富的图片、生动的视频、简练易懂的文字、有针对性的案例说明等方式,为老师、家长、学生进行“青少年眼外伤防治相关知识”科学普及。
本次公益活动在思明、湖里、集美、海沧等有条件的中小学学校推动展开。
亮点三
名家论道
6月6日第22个全国“爱眼日”即将启动,今年爱眼日主题为“‘目’浴阳光,预防近视”。这已经是第6次围绕“青少年近视防控”这一主题展开,我国近视问题日益严峻,引起了高度重视。
会议聚集了国内眼视光一线名家出席,与会名家就近视问题,进行了深入地探讨和分享。论坛上,赵堪兴教授表示,作为主办单位的厦门眼科中心为这次盛会的召开做了大量的努力,希望同行能够利用这次机会,将健康管理的新理念,新技术带回自己的临床一线,共同推动厦门福建乃至全国的眼健康管理事业的发展。
围观眼科名家说了啥?
曾骏文
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副主任
美国眼科医学会(AAO)
美国眼科研究学会(ARVO)会员
中华医学会眼科分会眼视光学组副组长
国际眼科研究学会中国分部秘书长
曾俊文通过对国内外医疗人员结构进行对比,表示国外基层一线验光师眼保健师总数多于眼科医生,而在国内这一配比恰好相反。他指出,推进和规范青少年近视的防控,加强近视病因机制的科学研究、充分认识难防可控、建立学生屈光发育档案数据库、建立标准化近视防控极地、规范防近视产品、仪器、技术标准都是需要考虑的,而眼视光人才的培养是重要的因素之一。中国应大力发展眼视光师的教育,创建中国视光教育发展思路,这需要国内视光产业名家们不短探索实践和发展。
石一宁
医学博士
石一宁在会上指出,近视的低龄化和持续高发病率已成为社会关注的问题,也是眼科的难点和研究热点,通过近视预测、预防、控制和矫正,将会大大降低近视发病率,给当代儿童青少年一个清晰明朗的未来。她提出青少年近视的三级预测预警和五级眼健康档案,倡导将已经研究出的儿童青少年屈光状态发育规律、眼正视化的眼病和眼过度近视话的形成趋势的研究成果,以及已经形成的儿童青少年近视预防和治疗的规范化程序和指导一件服务于中国青少年近视预防和治疗中。
杨 晓
国际角膜塑形学会专业委员
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屈光专科名家
杨晓教授在会上强调了户外活动对减少近视发病率的作用,同时她表示,目前基于循证医学的近视防治手段可分为三大类:包括光学干预(验配框架眼镜、角膜接触镜)、药物治疗和自然疗法。其中双焦/渐进框架镜对调节之后明显和内隐斜近视患者作用较好;角膜塑形镜则通过减少周边“远视离焦”有效延缓近视进程。
潘美华
厦门大学附属厦门眼科中心斜视与小儿眼科学科主任
主任医师,教授,硕士生导师
潘美华主任表示,儿童斜视或视轴偏离是儿童常见的眼部疾病之一,发病率高达3-4%,是引起视觉和心理异常的一个重要原因。早发现、早治疗,对斜视的恢复非常好。日常孩子出现以下四个症状,家长就应该提高警惕了:正前方注视时,双眼球位置不对称 (0~2个月大时,注视不稳,眼位偏斜可以是正常表现);头可正位,但喜歪头视物 ;翻白眼;阳光下喜闭一眼(这可能是间歇性外斜早期的表现!)
同时,潘美华主任还分享了斜视手术的新进展新技术:
1. 显微微创斜视矫正手术
优点:视野清楚、操作精准、创伤极小、并发症少、术后恢复快,可录像、实时教学。
2. 无痛斜视矫正手术
优点:无痛、安全、减少术中恐惧及手术不良体验、术中安静配合好、出血少,术后恢复快。
3. 睫状血管分离保留术
优点:切断肌肉的同时保留睫状血管,不影响前节血供,最大限度减少手术创伤,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以往需分期的复杂性斜视可一次性完成,大大减轻患者思想和经济负担。
林志荣
厦门大学附属厦门眼科中心副主任
厦门大学副教授
林志荣就“角膜塑形镜相关眼表并发症”发表了精彩的演讲。他指出OK镜的验配上仍然有操作不规范、使用缺乏指导、未定期复查、验配单位不规范、佩戴的镜片不舒适、治疗过程依从性差等问题。林志荣教授呼吁角膜塑形镜的验配应该遵循“安全、精准、方便”的原则,做到全面客观的眼视光学检查,保持良好的医患沟通,注重定期复核以及护理质量,及时更换镜片和护理用品,监测眼表并发症,观察角膜病生理,观察角膜生物力学。更好地服务以及推动角膜塑形镜临床安全健康可持续的发展。
梅 颖
上海新虹桥国际医学园区眼科中心主任
梅颖主任介绍了透氧性硬性角膜接触镜在临床上的运用。他表示,角膜接触镜对许多眼病都有良好的矫治效果,但硬性角膜接触镜的验配对医师要求比较高,尤其是特殊眼病(如高度屈光不正(超过±10.00DS)、高度散光(超过±3.00DC)、圆锥角膜、角膜移植术后、角膜屈光手术后、角膜外伤术后等)接触镜的验配,建议患者在验配时一定要选择正规医疗机构,选择专业的医师,只有专业的执业眼视光医师才能根据患者眼部情况制定合适的治疗方案,验配匹配的硬性角膜接触镜,从而达到较好的治疗。
刘建和
国际隐形眼镜教育协会资深会员
厦门眼科中心隐形眼镜及视光矫正室主任
刘建和主任全面介绍了角膜塑形镜的佩戴功效,他指出,近视患者每晚戴镜8-10小时,其余时间眼睛处于不近视或降低了的近视状态,不戴眼镜也可享有清晰视力,能够有效地遏制青少年近视的快速加深。他指出角膜塑形镜在中国需求量不断增加,但是仍然需要注意角膜塑形镜是严格的医疗行为,尤其大部分对象是儿童青少年,更应该从验配机构和人才培养、并发症的防范和监控方面,加强安全防范意识,加强推行规范化验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