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医院新闻 医院快讯

90岁老人离世 捐出角膜救人

  他比上月捐遗体的陈安尼老人年长一星期,成为目前年龄很大的遗体捐献者

  (本报讯 记者 楚燕)昨天,湖滨四里一户普通民宅中,90岁的蒋子英老人躺在床上,安静地离开了人世。昨日傍晚,老人的遗体运往厦大医学院。当晚,厦门眼科中心的医生取出老人的角膜。老人的角膜将被保存在特制的溶液中,一年之内,若有合适的角膜病患者,该角膜就可用于治疗性角膜移植。老人的女儿蒋彩伟眼中含泪,面带微笑地对记者说:“终于完成了父亲的心愿。” 蒋子英老人与上个月捐献遗体的陈安尼老人同岁,陈比蒋早出生一个星期,但蒋比陈晚半个月逝世。因此,蒋子英是目前我市较为年长的遗体捐献者。

  根据厦门市红十字会的统计,他是第6位捐献者,也是厦门市户籍人口中头一位角膜捐献者。 捐遗体比撒骨灰更有意义 蒋彩伟说,父亲是“一夜之间”决定捐遗体的。2005年11月的一天,蒋子英和女儿谈起身后事。他亲笔写下“去世以后,丧事一切从简。不设灵堂,不用花圈,火化后,骨灰撒到大海里去。”当时,蒋彩伟随口说了句“遗体捐献比撒骨灰更具时代意义”,老人当即拍板——就捐遗体。 老人生前很爱看报纸,用蒋彩伟的话说,是“和报纸过日子”。《厦门日报》、《厦门晚报》是他必看的,每当看到遗体捐献的报道,他就叮嘱家人收藏起来。他对自己选择遗体捐献的解释是“我只是个小人物,为人民多干点实事就是了”。 老人平时身板硬朗,说话中气十足,近来因为感冒,精神不如从前了。

  昨天上午,他出了一身汗,家人以为是感冒后出汗,心想病快好了,可是,老人就此睡了过去,再没醒来。躺在自家的床上,皓首白眉的老人从容淡定,神态安详。 退休后获得100多本荣誉证书 蒋子英曾被打成“右派”,被下放到基层拉了十几年的板车。退休的时候,身份是板车工人,行政级别相当于科长,有人笑他是级别很高的板车工人。关于那段历史,他很少跟人提及,也不计较什么。一次,看完关于贺龙平反的电影后,他一个人关起门来痛哭了一场,出来后也不再说什么。外孙女白怡婷说,外公对过去选择了沉默和释怀,抹去生命中的沉重,留下单纯的爱和关怀。 的确,蒋子英对生命充满热情。退休后,他到厦门老年大学学书法,还担任了太极拳、太极剑班的老师。他的一手隶书写得气韵非凡,曾在我国大赛中获奖,他的名字被录入《中国当代书画家大辞典》。他本人还被评为“我国500名健康老人”。退休几十年来,他大大小小的奖拿了100多个,荣誉证书多得堆成山。

  小知识 据厦门眼科中心的医生介绍,角膜移植一般可分为光学性角膜移植(以恢复视觉为主要目的)、治疗性角膜移植(如角膜溃疡、发炎等导致部分角膜损坏时的移植)和美容性角膜移植。其中,用于光学性角膜移植材料的捐献者不大于60岁,夏天需在逝者去世6小时内取材。其他两种角膜移植则对角膜材料新鲜度及捐献者年龄无没有特别要求,角膜材料可在特制的保存液中留存一年。 (厦门日报 2007-7-6)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