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医院新闻 医患故事

免填充免趴卧!儿童黄斑裂孔视物变形,王晓波主任巧用内界膜翻转覆盖术“补”好裂孔

“爸爸,为什么书本上的字都是歪歪扭扭的?”

“妈妈,我坐在第一排还是看不清黑板上的字。”

半年前的一次意外,诚诚(化名)右眼不慎受伤导致黄斑裂孔。从此,他的“视”界不再清晰,也不再有直线条……

裂孔未愈反扩大,儿童无法配合趴卧难题成天堑

黄斑位于视网膜正中心,是视觉最敏锐的区域,堪称“眼底的心脏”,负责我们阅读、驾驶、识别人脸等精细视觉。 当黄斑区的神经组织出现全层缺损,形成一个“孔洞”,即为黄斑裂孔,它会直接导致中心视力急剧下降、视物变形、视野中心出现暗区

由于裂孔较小,当地医院建议先观察,看看裂孔是否能够自愈。可半年时间过去了,诚诚伤眼的裂孔不仅没有愈合的迹象,反而越来越大,这让家长的心揪得更紧了。

黄斑裂孔
黄斑裂孔
术前眼底检查 △
 

更让家长忧心忡忡的是,他们了解到传统的黄斑裂孔手术需要向眼内填充硅油或气体,术后患者必须严格保持长时间的“趴卧”姿势,利用填充物的顶压作用帮助裂孔闭合。这对一个精力旺盛、难以长时间保持固定姿势的9岁男孩来说,几乎是无法完成的任务。而术后趴卧的痛苦和潜在的不依从性,意味着手术效果可能大打折扣。

内界膜翻转覆盖联合粘弹剂固定术——免填充、免趴卧

“有没有其他的治疗方式,可以解决这一难题呢?”

“有”!

在朋友的建议下,诚诚的父母带着他千里迢迢来到厦门大学附属厦门眼科中心,向眼底病专科执行主任王晓波求助。

经过详细的检查和评估,王晓波主任决定采用“内界膜翻转覆盖联合粘弹剂固定术”为诚诚进行治疗。

王晓波

术中,医生精细剥离黄斑区的内界膜后,并非直接丢弃,而是巧妙地给它翻个面,让它变成一块天然“创可贴”,严密覆盖在黄斑裂孔的表面。覆盖的内界膜像微型支架一样撑住裂孔边缘,防止它扩大;同时,这层膜本身含有能促进生长的“养分”,能显著刺激裂孔周围的视网膜组织像爬山虎一样快速生长、蔓延过来,最终把裂孔“补”好。

王晓波主任表示:该术式无需依赖硅油或气体去顶压裂孔促进愈合,术后也就无需再保持俯卧体位,这不仅极大提升了患者的舒适度,更显著提高了治疗依从性。对于活泼好动的儿童、难以长时间保持特殊体位的老年人,以及因其他健康问题无法耐受俯卧的患者而言,这项技术无疑带来了巨大的便利和改善。

除此之外,利用自体组织覆盖为黄斑裂孔提供了理想的愈合环境,裂孔闭合速度显著快于传统方法。诚诚接受手术24小时后,检查可见内界膜瓣位置良好;术后1个月,黄斑裂孔已经闭合,视力恢复到0.5;术后两个月,视力进一步提升到0.7。

黄斑裂孔
术后第一天 △

黄斑裂孔
术后1个月 △
黄斑裂孔

术后2个月 △

“书本的文字都变直了,黑板上的字也更清晰了!”

术后3个月复查时,小男孩的眼睛闪耀着自信的光芒。

医生有话说

王晓波主任提醒:除了眼外伤之外,年龄>50岁的中老年人、高度近视患者、患有其他眼部疾病(如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人群都是黄斑裂孔的高发群体,日常要定期检查、注意防范。若发生黄斑裂孔也无需过度焦虑,及时谨遵医嘱进行治疗可保住视力!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