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安徽到厦门1100公里的信任!厦门眼科中心周山主任带外孙全飞秒摘镜
阅读量
·
2025-05-09
很多患者看到眼科医生戴着眼镜,不禁发出疑问:医生们自己为什么不摘镜呢?其实,很多符合近视手术指征的眼科工作人员早早就摘镜了,甚至还会带着亲戚来摘镜。
近日,厦门眼科中心便上演了一场“信任托付”——门诊部主任医师周山带着特地从安徽来的外孙小李,找到了屈光科主任医师揭黎明。
在揭主任的帮助下,小李通过全飞秒手术顺利实现了摘镜的愿望,术后第二天的双眼视力均恢复至1.0。

19岁的小李近视7年,因眼镜给日常生活带来许多不便,萌生了摘镜的想法。
“外公在厦门眼科中心工作了几十年,朋友也经揭主任手术成功。”尽管身在安徽,但这份专业传承的信任让小李毫不犹豫选择南下就医。
经过严谨的术前检查,揭主任发现小李的右眼近视450度、散光200度,左眼近视300度、散光175度,近视度数虽然不算高,但其球柱比例属于中度稍偏高的范围,且其Kappa角较大,建议选择全飞秒术式矫正视力。
球柱比例是什么?Kappa角较大有何影响?
面对小李的疑问,揭主任详细地解释道,在屈光检查中,球镜是指矫正近视的度数,柱镜是指矫正散光的度数,球柱占比是指柱镜度数与球镜度数的比值。
大多数人的球柱占比在50%内,矫正较容易,而小李的左眼球柱比约58%,属于中度稍偏高的范围,矫正难度较大。

此外,Kappa角是视轴与瞳孔轴的夹角,是确定激光切削中心的重要参数。
Kappa角较大,易导致偏中心切削,可能影响术后视觉质量,造成视物模糊、眩光和夜间视力下降等问题,对医生的经验及技术要求非常高。
★ 全飞秒手术微创、无瓣,对角膜神经损伤小,角膜生物力学更稳定,术后抗冲击性强,更适合对视觉质量有高度需求的人群。
经过深入细致的沟通后,小李听从揭主任的建议选择全飞秒术式。
为更准确地矫正视力尤其是散光度数,提升术后视觉质量,术前,揭黎明主任特地根据患者的眼部情况进行了散光轴位的标记,可以有效地校正从坐位检查到卧位手术引起的散光轴位的旋转。
手术过程中,揭黎明主任凭借丰富的经验及高超的技术进行中心定位调整,规避了Kappa角大可能导致的偏心切削风险,一次性精准地为患者矫正了近视度数及散光度数。
术后第二天复查结果显示,患者的双眼视力均恢复至1.0,达到术前预期结果。

专家提醒:摘镜需量“眼”定制
近视手术有严格的术前指征。
揭黎明主任提醒,每个人的眼部条件各不相同,想“摘镜”者建议到专业正规的眼科医院进行全面的术前检查,由专业医生根据个人的眼部情况以及用眼需求等因素综合评估并提供适合的手术方案。
患者可在医生建议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意愿,选择自己心仪且个性化的手术方式。

作为国家三甲专科医院,厦门眼科中心屈光科打造了专业的医疗团队,科室主刀团队全部由具备10年至30年临床手术经验的优秀专家组成。同时,科室配有9台手术设备、30多台术前检查设备及百级层流净化手术室。
科室以“个性化矫正”为核心,成熟开展半飞秒、臻飞秒,全飞秒、全飞秒4.0、焕新老视飞秒、全光塑、ICL/PRL晶体植入、龙晶®PR型人工晶体等多元化术式,精准覆盖50度至3000度的近视矫正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