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院董诺博士学成归来,将科研成果用于临床
阅读量
·
2019-08-26
“听说董诺博士回来了,请帮我预约周一上午他的专家号。”“你好,请问董诺博士周六上午还有专家号吗?”最近,厦门大学附属厦门眼科中心预约热线的工作人员每天都能接到数十个预约眼表及角膜病专科董诺博士看诊的电话。原来,这些求诊患者多数是董诺的“粉丝”或是“粉丝”的朋友,当他们听说董诺已经结束在美国和印度的15个月学习期后,都抢着预约这位“老朋友”。
据了解,2月14日是董诺留学归来后在该院五缘院区看专家门诊的日子,当天早上共接诊35人,其中“粉丝”复查就诊的比例高达80%。
董诺为何如此受欢迎?停诊15个月的他在国外做什么?学习了什么新技术?让我们一起了解下。
换位思考
主动加微信沟通病情
今年38岁的董诺师从被誉为我国“干眼之父”的刘祖国教授。“我的导师创建了我国眼表疾病研究中心,并开设干眼病专科门诊,他严谨的治学精神和理念深刻地影响着我。尤其是2009年我从广州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博士毕业,加入厦门眼科中心眼表及角膜病专科后,又与他共事,无论临床经验还是科研方面,他都给我提供了很大的帮助。”在厦门眼科中心,董诺从一名住院医师做起,历经主治医师、副主任医师,直到去年获得主任医师资格证,成为当时我省眼科界年轻的主任医师。
“乖乖,你坐这边,让我好好看看”“咋啦,怕疼?放心吧,一点都不疼”“开的都是对症的药品,阿姨您放心,很快就会好……”这是董诺出诊时与患者的日常交流用语。
董诺认为,要做一名好医生,先是要做好人,遇事换位思考,站在患者的角度,想想患者的病痛,才能更好地为他们看病。刚开始看门诊时,因为患者的不理解,他也曾被患者家属责问过,但他告诉自己那只是因为家属担心患者,人之常情。董诺说,“患者把眼病托付给我们看,把痛苦向我们倾诉,我们医生要学会面对患者和其家属的种种负面情绪,学会倾听并进行开导,而不是反射性地进行反驳。”
“医生和患者的共同敌人是疾病,患者的需求不仅是医生的价值体现,也可以让医生提升医术。”
行医16年来,为了了解患者愈后情况,董诺常常主动将联系电话和微信给患者,让患者随时可以和他沟通病情及用药后的反应。由于患者日渐增多,他的微信号满员5000后,又申请了一个微信,如今也有2000多名好友。“停诊的15个月里,老患者只要有问题都在微信上咨询我,检查记录、恢复情况等拍张照片传过来,我会给他们提供个性化的建议。”
海外求学
带回新科研成果
董诺头顶多项光环,“福建省五四青年标兵”“厦门市第三届十佳青年医生”“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及福建省中青年骨干人才重点项目等共10项”“在国内外医学杂志上发表论文39篇,发明专利4项”……在外人看来,他风光无限,但对自己严格得近乎苛刻的董诺,却时常因疑难眼病的临床治疗和基础研究彻夜难眠。
“临床中遇到的疑难杂症越多,越发现自己临床经验不足,就越想寻找更新更好的治疗方法。”董诺说,他想更多地了解眼科临床与基础医学的前沿知识,因此,当美国Baylor医学院De-quan Li教授向他发出博士后研究邀请时,他不假思索就答应了。“Li教授在眼科、干细胞与再生领域的贡献闻名世界,能在他那儿学习新的临床与科研,是我梦寐以求的机会。”
据了解,董诺在美国长达14个月的博士后研究中,他不仅在角膜缘干细胞的基础研究方面获得美国狮子会视力基金会课题资助,还在夏威夷举办的2018国际眼表疾病学会做专题发言,并发表3篇论文。
为进一步提升自己的手术技能,2019年1月完成美国博士后学习后,董诺又和葡萄牙、哥伦比亚等国的眼科专家作为访问学者前往印度Mahatme眼科医院学习深造,其独立完成的70多例手术获得同行眼科专家的高度认可。
国际眼科学界的临床理念、医学伦理让董诺谨记于心,更为重要的是坚定了董诺的信念———要将新的科研成果运用到临床上。他举例说,“比如,之前遇到干眼症伴随疼痛的患者,应用多种治疗方法后仍然无效,我以为是心理问题引起的疼痛不适。如今,通过在美国的临床学习,我才知道这类患者是因为干眼症合并角膜神经痛,可用自身的血清治疗;而新的深板层角膜移植术突破了原有的1个角膜应用1个患者的局限,而且创伤小、恢复快、术后排斥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