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医院新闻 媒体报道

深化医改系列报道六《多元化办医格局形成》

近年来,我市积极鼓励社会资本兴办医疗机构,扶持非公医疗机构发展,建立多元化办医模式,形成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并存的新型医疗服务体系,为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起到了积极作用。今天播出厦门新闻广播记者俞林榕采制的深化医改系列报道第六篇,题目是《多元化办医格局形成》。
  目前,在我市的1457家医疗机构中,除了近50家公立医疗机构外,其余的都是社会资本兴办的非公医疗机构。厦门非公医疗机构的健康发展补充和优化了医疗卫生资源,满足了群众多层次的医疗服务需求。
  厦门眼科中心原先是一家区级医院,2003年引入民间资本改制成为股份制医院,当时年业务收入2000多万元,手术为3000多例,到2009年已发展到年收入2亿元,手术达3万多例,被评定为三甲医院,并成为厦门大学附属医院眼科中心。厦门眼科中心副院长李晓峰说:“引进了大量的专家来参加我们医院,同时我们跟国际上大的眼科专门机构比如说美国的、瑞士的,签订了战略合作,我们定期派人出去进修学习。”
  厦门长庚医院在岛外的海沧区兴办,拥有床位500床。它的发展,有利于医疗资源的均衡发展,满足群众的医疗需求。长庚的到来,也把好的管理经验带到厦门。长庚医院总执行长潘延健说:“我们都围绕一个观念来做就是以病人为中心,就是我们在思考每一个作业流程,每一个提供服务的环节里面,我们都希望把病人摆在中心点,什么样的服务对他们是好的。”
  非公医疗机构的发展给厦门医疗市场引入了竞争机制,改变了公立医院的生存状态和生存环境,发挥了“鲇鱼效应”。而民营医疗机构能够在厦门良性发展,和政府的支持是分不开的。比如,为支持台资的厦门长庚医院建设,市政府专门拿出了70万平方米的土地;并在审批、财税政策等方面给予支持。厦门市卫生局局长黄如欣表示:“为了长庚医院在厦门的开设,政府部门和领导来回跑了几十趟,帮助台资医院作好服务工作。在电价上,也和公立医院一样享受返还优惠。”  在医保政策上,厦门对民营医疗机构与公立医疗机构在医疗保险定点管理上一视同仁;在人才培养、职称评定、继续教育等方面也享受和公立医疗机构相同的政策待遇。2009年,厦门长庚医院就有17名台湾医生在大陆取得高级职称,这在大陆还是首例。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