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医院新闻 媒体报道

医者仁心患者温情 医患和谐如沐春风

  细数厦门眼科中心收到的患者“礼物”,暖暖医患情,是文明厦门的生动体现,弥足珍贵

  锦旗、牌匾、书画、感谢信、登报致谢、亲手制作的小礼物……患者的浓浓情意似冬日阳光,温暖厦门大学附属厦门眼科中心每位医护人员的心灵。

  12月14日,厦门大学附属厦门眼科中心白内障专科医生办公室内,两名护士正在整理锦旗。在10年前,患者送的锦旗一般会被高高挂在办公室里,随着科室日渐壮大,医生队伍日益壮大,空间有限,锦旗已经无法挂上墙了,资料架上也越堆越多,这些见证良好医患关系的锦旗也变成了医患情的“甜蜜见证”,被科室里每位医护人员收在心里。

  厦门眼科中心白内障专科每年有上万例手术,患者来自海内外,虽然背景不同,需求不同,却大都经历过术前的紧张、术后的喜悦,为了表达发自内心的感谢,对医护人员的鼓励和肯定,患者朋友们通过各种方式表达自己的心意。

  九旬阿婆送牌匾

  多次叮嘱挂上墙


  90岁的陈韵琴阿婆,来自福州,罹患白内障10年,一直顺其自然,接受老了就会看不见的“事实”。通过手术恢复视力后,心情非常激动,特地送了牌匾给毛祖红医生,还多次叮嘱沈红柑护士长一定要挂到墙上去。

  面对陈阿婆的多次要求,护士长实在是拗不过,将牌匾挂在了六楼的医生办公室里。还拍了照传给阿婆确认,老人才算满意。

  另外一位拗不过的患者是来自厦大的陈教授,他术后亲手书写“光明使者 人类福音”的牌匾送给张广斌副院长,被挂在了白内障科室九楼的医生办公室里。

  八旬阿伯重拾画笔

  赠送画集表达感激


  80岁的王奕秋阿伯,南平人,自幼爱好书画,曾任浦城老年书画艺术研究会副会长、艺术研究会理事。其作品曾刊登在中国老年书画报、《世界美术集(华人卷)》上。患白内障后,写字歪歪扭扭,画画也糊成一团。术后,能重拾画笔的他非常开心,赠送了两本自己的画集给陈伟主任,表达感谢。

  美籍工程师送小熊

  别出心裁配熊衣


  来自美国的Jackson是一名在厦工作的工程师,常需看图看电脑,对视觉要求较高,患白内障后因对我国的医疗技术存疑,打算回美国治疗。得知厦门眼科中心所使用的技术与美国接轨,价格却更加实惠后,下决心在眼科中心进行手术,术后他喜出望外,用并不流利的中文为医生点赞。并给医护人员送了一只小熊,还别出心裁地给它配了多套衣服。

  他的说法是手术后很开心,希望医护人员每天看到可爱的小熊,也能开开心心。

  术后很满意

  拨打晚报热线表谢意


  郭阿姨是一位爱心人士,得知老家一位90多岁的远房亲戚眼睛看不见,生活不能自理,出资为老人做了白内障手术。老人和家属对术后视力非常满意,郭阿姨替亲戚拨打《厦门晚报》热线电话表达感谢。

  七旬阿伯送鲜花

  护士台上溢芬芳


  77岁的潘阿伯,为了感谢护士们的悉心照顾,为姑娘们赠送了鲜花,临走时还拉着护士一直说谢谢。

  鲜花被摆放在了护士站的接待台,让来来往往的患者也能感受到鲜花的芬芳。

  医生忙得没吃饭

  患者送饭到跟前


  患者家属黄阿姨,在走廊上听见青年医生范巍低声跟旁边医生说“没事儿,饿得有点头晕,靠一下就好了。”她知道医生早上都非常忙碌,马上拿着一盒饼上前,有些不好意思地去跟范医生说,“这个饼刚打开包装,我还没吃,你将就着填下肚子吧,别饿出胃病了。”说起这件事,范巍医生现在还感觉很温暖。

  【声音】

  期待患者能够“零负担”

  提建议多分享术后改变


  “除了那些‘礼物’,科室每天还会收到患者的感谢信,能写信,表明患者的视力恢复良好,他开心,我也开心。而且写信不需要患者破费,这样医生也少了很多负担。”张广斌副院长说,“以前,一些患者认为术前给医生送礼、送红包,能够谋求到特殊照顾,另外一些患者跟风送礼、送红包,是担心被怠慢,这表明我们之前服务做得不够,所以患者才有这种心理。近年来,科室的医生及护理人员努力提高服务质量,消除了患者这方面的顾虑,术前送礼、送红包的现象基本没有了。患者放心了!”

  “在满意度提升的同时,患者的感谢多了起来,除了口头表达,有些还赠送实物。虽然都是患者的心意,但是站在医生的角度,治好病不过是本职工作。希望患者不要再破费,一面锦旗、一块牌匾等常常要上百元。如果能够‘零负担’地给我们提提建议,能跟我们分享一下就医前后的改变,促使我们进步,就是对我们莫大的回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