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医院新闻 媒体报道

厦门眼科中心名医商旭敏:做传递光明的使者


  名家名片
 
  商旭敏 医学博士,副主任医师,毕业于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从事眼科工作10余年。擅长干眼病、翼状胬肉、眼烧伤、感染性角膜炎等疾病的诊疗。发表医学论文多篇,以第*作者在世界着名杂志《柳叶刀》发表论文,为《柳叶刀》杂志审稿专家。
 
  “在帮助延续生命的同时,让更多的人见到光明,这让我更明白白大褂所赋予的责任。”
 
  在厦门,商旭敏这个名字,是和“光明”联系在一起的。术业专精、名声在外的商博士是厦门眼科中心眼库副主任,也是传递光明的使者。他常常在摘除捐献者的角膜,让角膜病患者重获光明,帮助捐献者延续生命。
 
  被誉为“国际光明大使”
 
  商旭敏说,他所从事的,其实是一个从光明到黑暗、又从黑暗到光明的过程。庆幸的是,已有越来越多的人参与进来。仅今年,厦门眼科中心眼库便接收了22例自愿捐献的角膜。
 
  在厦门,目前角膜移植手术的患者需等候一两个月,这在都属于较快的。从范围来看,我国有400多万角膜盲患者,大部分其实都是可以通过角膜移植手术复明,但由于角膜缺乏,各大医院每年可以完成的角膜移植手术只有几千例,“角膜的需要似乎永远无法满足”。即便商旭敏擅长治疗各种眼表疑难杂症,但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争分夺秒为患者送光明
 
  凌晨两点半,厦门市红十字会工作人员通知,连城一位垂危病人愿意捐献眼角膜。商旭敏立即准备好医疗器械,带着冰瓶,赶往连城。
 
  当天早上7点20分,商旭敏一行到达角膜捐献者家中。他在捐献者的遗体前三鞠躬后,15分钟内就成功地摘除了老人的双眼角膜,并将两只假眼分别装进老人的眼眶,帮助老人恢复容貌。他向捐赠者家属再三鞠躬致敬并表示感谢后,顾不上喝一口热水,又立马驱车赶回厦门,要把这对珍贵的角膜送往眼库,为等候在那里的患者送去光明。
 
  商旭敏说,新鲜角膜异常稀缺,它的摘取有严格的时间限制。一般需要在病人去世后6小时内摘取,一旦超出规定时间,角膜便不能再使用,所以时间很紧迫。“我们早一分钟到达,受捐者就多一分希望!”这几年,商旭敏的手机都是24小时开机,永远处于待命状态。
 
  一人捐角膜让两人受益
 
  60岁的老杨来自江西,两年前患上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视力下降严重,药物已经无法控制他的病情了,只能做角膜移植手术。老杨的孩子一直追问商旭敏,什么时候才能找到合适的眼角膜,帮助父亲重见光明。
 
  30多岁的小李半年前被啤酒瓶碎屑划伤左眼,被医生确诊为真菌性角膜溃疡。由于就诊太晚,真菌已长到角膜深处,必须尽快进行角膜移植,小李很着急。面对这些苦苦等待手术的角膜病患者,商旭敏的焦急之情溢于言表。
 
  今年5月12日凌晨1点,厦门海沧区30岁的捐献者陈红艳(化名)因乳腺癌去世,商旭敏赶到医院,顺利取下了陈红艳的两枚眼角膜。
 
  回到医院后,商旭敏与眼库其他工作人员商量后,第二天一早就让老杨和小李接受角膜移植手术。
 
  耐心劝慰反悔的捐献者
 
  商旭敏说,近年来,受传统观念影响,眼角膜捐赠工作仍不如想象般顺利。有一次,漳浦一位捐献者家属打电话来,称捐献者病危,我们可以去取角膜。但当商旭敏和同事驱车两三个小时赶到医院,准备开始角膜摘除工作时,捐献者家属突然反悔了。
 
  “中国人,尤其闽南人讲究去世后要保留全尸。角膜是眼球器官上的部分组织,摘取后,我们会给死者装上假眼,丝毫不影响遗容。”商旭敏解释。在碰到家属反悔或者阻拦时,商旭敏都会耐心、细心地跟家属解释,让捐献者家属多一分理解和支持。
 
  40岁的李红是厦门一位普通的教职工,前不久她和老公一起加入角膜捐献志愿者行列。更令商旭敏高兴的是,李红今年才15岁的儿子,也对父母提出将来要捐献眼角膜。
 
  商旭敏说,在黑暗中等待光明的人还有很多,期待着更多的人加入这场爱的接力。

相关推荐